首页 >> 学习研究 >>学习园地 >> 唯桑与梓 必恭敬止——税西恒先生在泸二三事
详细内容

唯桑与梓 必恭敬止——税西恒先生在泸二三事

时间:2020-02-14     作者:甘 立 祥   阅读

2010517232742416.jpg

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爱国知识分子税西恒,他为造福桑梓、建设家乡所作出的贡献,至今为人称道。税西恒先生又名税绍圣,1889年2月17日生于四川省泸县白云场(下桥村)团山堡的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少时通经史、诸子百家,自此立下不凡的志向。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从反面启迪了他的爱国意识。1906年他随次兄税南承到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上学。该校是同盟会的重要据点,受其熏陶,他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1909年,他升入青岛高等学堂,后经李石曾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随后又参加了津京同盟暗杀组刺杀清摄政王的行动,因事机不密,部分同志壮烈牺牲,他侥幸脱险。

辛亥革命后,为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他考取了公费留学生,191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物紧价涨,他人纷纷离去,而税先生则忍饥耐寒,勤奋攻读,五年之内不仅学完了本专业全部课程,而且选修了水利、建筑、采矿等多门学科。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德国国家工程师的资格,旋即进入德国西门子电力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不久,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回到故土,致力于实业建设。

税西恒很早就与中国共产党人交往,并视为知音。他先后和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朱德等交往密切,受到他们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们还对税西恒热心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创建济和水力发电厂等事倍加赞赏、支持。税先生对进步学生运动亦积极支持和保护。他在川南道尹公署任职时,还设法资助李大章到法国勤工俭学。这些是其后使之成为新民主革命先驱,九三学社创始人成为必然。

1921年完成了学业,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满怀报国热情的税西恒回到他热爱的家乡,受聘为川南道尹公署建设科长(此时他已是成都兵工厂总工程师、四川工业学校教授)。其时的川南泸州社会经济落后,百业待举,市场萧条。人们照明靠油灯,大商店晚上点几支蜡烛就很了不起了。为兴办实业,解决动力问题,改变旧泸州的落后面貌,税西恒筹划利用泸州城外安贤乡德隆铺(今特兴乡)附近的龙溪河的洞窝瀑布,建设水力发电厂。

龙溪河源于永川地区,经德隆铺倾流而下,在罗汉场、高坝以龙溪口注入长江。此段河流多处流经悬岩陡坡,水流湍急,倾泻而下,在洞窝头地段形成高悬瀑布,落差很大,正是兴修水力发电站的好地方。税西恒与其表兄彭玉富(曾留学日本学电机专业)共同设计了创建洞窝水力发电厂的方案向上呈报,得到当时官府和社会各界的赞同。

历经84年风雨,洞窝水电站仍在运转

1.jpg

这台美国机组也已60多岁了
   济和水力发电厂开初拟为官办,但在战乱纷纷的旧中国,要兴办实业谈何容易!电厂筹建不久,军阀重开战,原来支持出巨资的杨森败走,黔军入川,济和水力发电厂被迫下马。当时,电厂向德国订购的发电设备正待付款启运。如不按合同履约,德方就不发运设备,也不退预付定金。税西恒迫不得已,求助于已赴德留学的老友朱德并得到支持。通过继任道尹张英出面同县商会协商,把电厂由官办改为商办,所发电力供县城照明和发展地方工业用。于是税西恒约集泸县知名人士梁荣成(商会会长)、曾俊臣、谌焕云等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筹集民间资金,以供建设电站之用。税西恒出任董事长兼工程负责人。筹建工作虽逐步开展,但资金筹集却困难重重。首先是战乱频仍,局面混乱,社会未安定焉,人们怕赔钱蚀本;又一些人不相信水力发电能够成功,疑信参半,怕把好端端的银子往河里丢。税西恒心急无奈,只得跑回白云场家中,冒着兄嫂弟媳等家人的反对,晓以爱国大义,终于说服了主持家政的老祖母,变卖了部分田产、林木,妻、嫂、弟媳们也拿出私蓄首饰筹资认股。于是税西恒筹集到2500元(银元)入股。他并当众表示:建站期间,自己只吃伙食,不拿工资。税西恒的行动,感动了各界人士,股东们也纷纷交纳股金。公司不久就筹集到12万元资金,从而付清欠款,发电设备得以启运回国,电站的建设遂重新开始。

兴建水力发电厂,当时在技术和物质上都面临极大困难。济和水力发电厂是我国继云南省石龙坝水电站一厂之后修建的第二个水力发电厂,是四川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因此,国内还没有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水电站的经验,建筑材料更为奇缺。在重重困难面前,税西恒充分表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实干家的顽强。经过多次实地勘测调查,仔细分析研究,他大胆决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以本地所产的木材、条石、白灰、生铁等作主要建筑材料。缺乏“洋灰、钢筋,就用糯米浆砌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建成条支墩拱式拦水坝。电站的水坎、厂房和主机基础都是条石彻成。为蓄水需筑大堤坝,但必然要花费更多的建材、资金,同时还要淹没大片农田。为节省开支,减少筑高堤坎蓄水淹没过多农田,税西恒决定利用龙溪河多处陡坡的地势,在德隆铺附近的德龙桥至洞窝段河道上,分三处修筑蓄水堤坎,分段蓄水。这当中考虑到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因素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这种国土规划意识,在旧中国时代就已体现,反映了税西恒的科学远见和首创精神。这些用条石砌成、包含着中国古代石拱建造艺术的第一堤、第二堤和第三堤,既坚固又美观,完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至今仍发挥其效益。

机器运回,税西恒亲自指挥操作安装。电站从1921年集资筹建,1923年动工,1925年2月建成,安装一台140千瓦机组。预定通电那天,股东们高兴地聚集在城内的公司办事处内,等待通电。试送电的当夜,仅小市的电灯亮了一刻来钟就熄了。群众虽然兴奋一时,但顿时又议论纷纷,怀疑者认为上了税西恒的当,旁观者又说税西恒的技术过不了关。税西恒当时毫不气馁,立即步行20多华里赶回发电厂,查明了事故原因,迅即采取措施排除故障,连夜修整,坚持到全部调试合格。第二天夜晚,再次正式试车送电,泸州城里一片光明。全城扶老携幼,观赏电灯。郊区农民也向城内涌来,人们大开眼界,雀跃狂欢,通宵达旦。

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不仅是四川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而且开始采用交流升压输电。电机额定电压为220伏,50赫,经变压器升压为6600伏后,通过架空高压线路输往泸州城。这比当时成都、重庆等城市采用的直流供电先进,开四川交流输电之先河。当时架设的济和水力发电厂过河高压线架,直耸云天。线架每方的主支柱由多根大杉接逗连成,据推算高达30米左右。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已可算雄伟壮观了。济和水力发电厂又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的第一个水力发电站。电站的建成为我国发展自己的水利电力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增强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国家的信心。

电站的建成,不仅为改变泸州闭塞落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期间,还为内迁来泸的国民党23兵工厂(原为泸州化工厂)提供照明、动力,保证了军工生产,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云南有座鸡爪山,隔天只有三尺三;泸州有座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民谚虽夸张,但也足见泸州钟鼓楼当时的盛名。据史志记述,泸州钟鼓楼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但其间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火。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其旧址重建。这当中又倾注了税西恒先生的心血。

1928年初,由泸县市政公所主持,筹资重建钟鼓楼。这又由税西恒担任设计。从百年大计出发,经实地考察,地基即挖了8米多深。钟鼓楼修好以后,由税西恒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回四面型大自鸣钟一座,亲自进行安装,置于顶层。每天6时、12时、18时自鸣报点,钟声响亮,城周一二十华里的范围,如罗汉场、太安场、蓝田坝等地,都能听到钟声。这在当时钟表还稀贵的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人们极口称道税西恒这一贡献。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座钟鼓楼又担负起发播空袭警报的任务,全城老少闻警报信号而疏散、隐蔽,大大减少了日机空袭造成的伤亡。钟鼓楼又发挥了重大作用。可惜后来于1939年9月11日的日机大轰炸中,税西恒设计建造的这座钟鼓楼毁于战火,大钟亦遭破坏。现在原址恢复重建的钟鼓楼亦是泸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税西恒曾积极参与泸州建设蓝图的构想。

一九二一年,杨森驻防泸州时,曾邀请泸州各界知名人士在“泸庐”开会,研究泸州的长远城市发展规划,并成立泸州规划委员会。作为留德归国的学者税西恒是特邀人士之一,积极参与泸州规划蓝图的构思和制定。其规划内容主要有:

1、将城区中心街道划为商业区。

2、将长江南岸茜草坝、沙湾一带划为工业区。

3、将南门外永丰桥到小关门一带郊区划为文化区。

4、将忠山、百子图、邓园、宏道堂一带划为风景区。

5、从小市体仁堂到大叶坝一带划为城市发展区。

6、将蓝田、何家坝、水冲坝一带划为农场区(以供蔬菜为主,又称蔬菜区)。

7、准备在大北门外河边与对岸沱江上码头之间建造一座沱江大桥,改善两岸交通。

8、准备在大关门下沱江边的公婆滩与长江边的三道桥之间的地垫地带开一运河,改变沱江出长江的水道,然后将大城与小市之间的废河填平作扩建城市之用,使大城与小城连成一片。

上述规划其内容的不少方面,具有科学的见解,为后人提供了借鉴。这当中税西恒先生也渗透了一定心血。

税西恒在建成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和完成重庆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后,并对川康两地的水力、矿产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勘测和规划。他的成就愈来愈大,声望也日高,其乡人也感到脸上生辉。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税西恒先生回乡探望家中亲人时,自新乡公所即组织中心小学的高年级的师生敲锣打鼓到十多里外的新路口码头去迎接乘舟返乡的税西恒先生,并热情招待这位家乡的名人。白云中心校的校长特邀请税西恒先生到学校向学生们讲话。税西恒除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社会服务外,还关心学校的建设。当时的白云场中心校是由相邻的“真武殿”和“文庙”两座旧庙稍加修整组成的,校舍破烂不堪,也正值刚开办高小班,生员也在增加。税西恒见校舍条件太差,不利于培养人才,听校长介绍了培修学校的计划,但又缺乏资金的情况后,税西恒就向乡长和校长主动表示捐赠一笔资金(据说当时约要折合四五拾石黄谷价),作培修校舍之用。在税西恒先生的大力支助下,校舍得到及时培修。白云场中心小学初、高年级逐步完善,学生数达170至200人之间。

据白云乡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前税西恒住在重庆时,对处于困境到他那里去求助的家乡人,均尽力帮助,或解囊相助,或帮忙介绍工作。如白云场有个叫王大相的小青年,家庭贫困,不堪后母虐待,被迫辍学离家出走,步行数百里到重庆投奔税西恒。税先生见这小青年可造,不但招待了他,还支助他继续读书。后来在“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的进步思想宣传影响下,经税西恒的引导,王大相投奔到陕北,参加了革命,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后在云南某高校任职。另一位曾在当地参与绑架税先生的老祖母为人质以诈取赎金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跑到重庆去投靠税西恒。税西恒虽知此人过去行径不正,但认为此人过去的作为系穷困所迫造成,不但不计旧恶,还将其收留作勤杂工。×××深受感动,从此痛改前非,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此事在乡人中至今传诵,备受称道。

“赴难肝肠烈,持躬国土操”。这是税先生在《读杜甫诗作》中称颂杜甫的诗句。综观税老一生,其实,这亦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与生活的真实写照。税西恒的名字和他的事业一起将永留人间。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整理)

 


九三学社

关注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网站
 网站备案号: 蜀ICP备14021905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泸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 四川微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